欢迎访问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网站

我敬佩的老书记邱仁德

时间:2019-03-06         浏览量:2241

  邱仁德1923年出生,1939年在苏北淮安参加革命军队,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四平保卫战。身上有战争年代留下的创伤和弹片,是一位值得尊重和敬佩的革命老前辈。“文革”期间的1973年10月至1978年12月,他从吉林省林业厅副厅长的职位派到临江林业局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他刚到临江任职时我在临江林业局芒河林场任团总支书记兼党支部政工干事。

  第一次面对面接触邱仁德书记是1977年9月,当时临江局党委在芒河林场召开“万米车”、“万米锯”竞赛现场会。那时我任芒河林场党支部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后撤销革委会改任副场长)。他住在林场招待所,房间很小,都是火炕。我们林场机关干部宿舍与林场招待所是一栋平房,中间隔了一道门。当时我和林场党支部书记王育新同住一间宿舍。邱书记到我们宿舍,看见我一个人在宿舍内,就问了一些林场的事:工人情绪和干劲怎么样?职工生活怎么样?你们工作累不累?像唠闲嗑似的与我聊着,语调轻柔、表情真挚,非常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儿领导的架子。开始时我还有点拘谨说话不太顺溜,慢慢地被他所感染,很轻松地回答了他的问话。感情在谈话间拉近。临行时他拿出一把手枪交给我(当时主要领导配枪),说开会带着不方便让我替他保管好。

  那时我们林场有铁皮枪柜,并配备了20支半自动步枪,还有子弹、手榴弹等民兵常用武器。林场每年都要进行民兵训练,实弹射击。有时也组织民兵夜间巡逻,武装搜山(当时流传长白山是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空投区。在东小山林场北面长白山保护区里有两块无林空地,有人说是大烟地,我们都叫它大小“鸳鸯地”,是很好的空投点。“文革”期间临江林业局还揪出了所谓的“305谍报队”、“长白山反共救国军”等冤假错案)。这里虽然是深山老林,但阶级斗争的弦一直绷得很紧。我接过手枪锁在了柜里,邱书记临走时还给他带走了。

  那时每年都要搞“冬采冬运”大会战,利用冬天的黄金季节多生产木材。我们芒河林场干群士气高昂,在全局率先提出了“每个锯手年伐树一万立方米,每台集材拖拉机年集材一万立方米”的竞赛口号。被局工会采纳并在全局推广,于是组织开展了全局性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芒河林场创造了日元条归楞突破1000多立方米,日装森铁运材台车突破42辆800多立方米的记录。创高产一般都选在周末,工人们起早出发,一直干到半夜,有时干一个通宵,夜晚打着火把,装车场点着火堆,用发电机照明,连轴转、挑灯干。食堂做好饭菜送到现场,每人一碗大豆腐汤,两个四两的大馒头,干得热火朝天。累了就靠着枝桠堆眯一会儿,渴了就喝点水,仿佛不知苦和累,不完成创高产指标绝不下山。芒河林场当年完成木材产量63000多立方米,所以局党委在芒河林场召开了“万米车”、“万米锯”现场会。

  1982年6月,我被调任临江林业局柳毛河林场党支部书记。从芒河林场一支线徒步翻山就到了柳毛河林场的青杨沟。刚到柳毛河林场时我家还在芒河林场,每两周周末我都徒步从柳毛河翻山回芒河。每次来回路过柳毛河“青杨沟”时,都要驻足一会儿,认真看看老书记邱仁德的那块“战略实验基地”,只见整片大青杨长势良好,特别是路边的大青杨树高已近30米,胸径有的已达40多公分了,心中特别感慨。这是当年老书记亲自倡导、亲自参与栽种的一片速生杨树,作为后备资源,寄托着轮回采伐、永续利用的希望。对老书记的敬业精神、科学探索和战略情怀由衷地敬佩。

  临江林区满清时采过皇木建故宫,日伪时期进行了掠夺式采伐。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北民主联军进驻临江。1946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通化利华林木公司在临江成立。6月11日建立通化利华林木公司临江分公司。这是我党最早成立的森工企业。新建立的临江分公司接收了老岭岭东的日伪留下的木材和大柴等资产,管辖花山以东及长白、抚松、濛江等县业务事项。那时还是冬季手工采伐作业,生产效率很低。1952年田凤昌等人创造了“双轴滑杠”“单轴滑杠”“木轨自动爬犁”等集材新工具,在全国率先实行木材生产常年流水作业。东北人民政府林业部在柳毛河伐区召开了现场会推广这一新技术,并对田凤昌等7人给予了奖励。1957年全局全部实现了木材生产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国家林业部于1960年3月在临江局召开了全国木材生产机械化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1958年临江局提出了“更新跟上采伐”的要求,1959年临江局更新造林“窄缝栽植法”实验成功,“保土防冻更新法”在东北林区推广。到1964年全局还清了更新造林的欠账,人民日报12月16日头版头条以《营造大片新林保证永续采伐》为题,报道了临江局高瞻远瞩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森林资源的事迹,并发表社论《林业建设要以营林为基础》。

  邱仁德书记面对临江林业局的发展历史、森林资源现状和“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从国家林业发展大局着眼,从临江林业局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大面积种植速生大青杨,培育后备资源就是佐证。1974年12月24日在临江林业局|“学大庆双先会”的报告中,他首次提出了“十五年小增产,二十年增一半,三十年闯过百万关”的设想。并于1975年正式提出“学大庆、赶开滦,老局挖潜闹翻番,十年小增产、二十年增一半、三十年闯过百万关”的发展规划。以1974年木材产量40万立方米为基数,通过加大营林投入,培育速生丰产林,经过三十年奋斗达到年生产100万立方米木材的目标。这个宏伟目标在当时还是很振奋人心、鼓舞人心的,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与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以培育乡土速生大青杨树种为突破口,大力营造速生丰产林。柳毛河林场的大青杨基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到1990年柳毛河林场青杨沟127公顷大青杨基地每公顷蓄积110立方米,15年来每公顷蓄积平均年生长量达7.33立方米。

  邱仁德书记在临江林业局工作五年,他不仅从大局出发,站在战略高地思考发展问题,而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不顾50多岁的年龄和战争创伤,带头参加劳动,为全局干部和职工做出了表率。1974年夏季邱仁德书记亲自带队,带领局机关干部217人到柳毛河林场塔河参加修筑森铁支线会战,历时32天,修线路3240米,完成土石方量10123立方米。1974年12月邱仁德书记又率领局党委常委全体成员参加,由局机关131人组成的抚育大队到银山林场开展抚育大会战,历时80天,抚育人工成林1000多亩。那次抚育大会战期间,正赶上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他要求机关干部与林业工人一道在林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开始有些机关人员还不太情愿,但看到局党委书记和大家一样驻扎在山里不回家,一样和机关干部参加劳动,怨气也就自然消失了。

  1975年5月,他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和临江、三公里地区的职工、师生一起挑土篮、轮大镐,历经80天,挖土石方4万立方米,修筑了临江林业局三公里地区至临江市区兴隆街的第一条4500延长米的油渣路。极大地改善了林区职工群众的出行条件,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称赞。当时邱书记已是50多岁的人,他没有一点官架子,身穿工作服、脚穿黄胶鞋,戴一顶草帽,和年轻人一样抬石头、挑土篮,干得热火朝天。1976年7月,他针对机关人员多,人浮于事的现象,又提出局机关人员实行“三三制(三分之一人工作,三分之一人下基层,三分之一人参加义务劳动)”的要求,抽调近半数的机关干部,离岗劳动。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建成了一座800平方米、700坐席的局机关会议室。机关干部参加劳动不仅转变了机关作风,也拉近了与职工群众的距离,深得职工群众的称赞。

  邱仁德是党委书记,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地把握企业发展方向;邱书记是普通职工,亲民爱民,与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邱书记是工作的表率,事事以身示范,处处身体力行。表现出共产党领导干部的素质和风范、品德和能力。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1978年12月21日,邱仁德书记调离临江林业局回省城长春了。但他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他的精神风貌、率真风范,永远留在了临江林业局,那些他亲自领导完成的“标志性”工程,永远留在了临江林业局。

  (作者 张显成)


 


版权所有 :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ICP备案序号:吉ICP备14002041号 吉公网安备 22068102100147号 技术支持:恩惠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