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苗留得此间绿——临江林业有限公司贮木场幼林抚育工作侧记
2022-07-29

  受疫情和汛期因素影响,临江林业有限公司错过了6月份的幼林抚育工作黄金期,林间杂草长势凶猛茂盛,山场环境更艰苦、作业难度再升级……刚刚结束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返回岗位的临林人又开始与时间赛跑,一支支队伍陆续集结整装,纷纷开赴森林抚育“主战场”, 完成一场场“存菁去芜”的试炼。其中,贮木场工作队在金山林场开展的幼苗抚育作业,是公司众多支队伍推进森林抚育工作的一个缩影。

  盛夏的山场,是万类生灵竞自由的乐园,也是充满各种危险的挑战之地。伏雨连绵间,酷热、荆棘、蚊虫、蛇鼠皆是考验。面对接领的230公顷的幼林抚育任务,贮木场领导班子积极筹谋,组织员工开展了抚育技术、操作规程集中培训,统一发放了锄镐工具,队员们还自备了雨衣、防蚊虫药、抗生素、消毒器具等。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7月4日,由各工段队长、党员骨干等15人组成的幼林抚育第一梯队进山作业。


奔赴山场

  按照抚育工作作业规程,队员们需要对当年、隔年、三年下地的红松、水曲柳、云杉、黄檗等树种幼苗进行抚育。适逢汛期,抚育期间几乎天天有雨,队员们不得不穿着闷热的雨衣、背着十几斤重的背包在山场里跋涉。每天5点吃饭,5点半开赴林班,只是抵达作业目的地就要耗上四五十分钟。密林深处空气潮湿,蒿草浓密,矮的及膝、高的至腰,走在里面直绊脚。

  最苦恼的莫过于蚊虫叮咬,山里的蚊子个头大,毒性又格外强,一团团扑过来的架势活像“摆阵”,扰得人睁不开眼却无可奈何,每每“群氓过境”,总会在队员们身上留下百十个大包的“罪证”;习惯了山场作业,草丛间偶遇蛇影时大家互相提醒敬而远之便是,那恶名远播、无孔不入的“草爬子”才最令人防不胜防。虽然队员们都接种了森林脑炎疫苗,一旦“中招”还是心有余悸,甫一有人被咬,有经验的队员迅速帮忙捏头取虫,即刻消毒,方能使伤害降至最低。


作业现场

  副场长高建忠是一名经过艰苦淬炼、经验丰富、从造材工人走上领导岗位的老林业人,当兵复员后,他一直在贮木场工作了20多年。作为这只队伍的领队,“干什么都要像回事”的责任感已融入其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大家干活时别伤到苗啊!锄掉的杂草也别乱堆,挡住太阳光就不好了!”“咱不是光锄草多就好,关键得把苗木周围处理到位!锄草带宽一定得够数哈!”一线育苗与高建忠掌握的贮木专业并不对口,但积极负责的作风不仅让他自己快速完成了抚育工作心态上、技术上的转换,更摇身一变成了队员们的大家长和“定心丸”。

  作业过程中,大家相互提醒、披荆斩棘,严格按照规程用锄头将每株苗木附近60厘米范围内的杂草、小乔木、藤条清除,帮助幼苗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充分得到阳光的照射。顶日晒、冒风雨、防虫鼠……尽管条件恶劣,队员们多方努力自行解决了吃饭、洗澡问题。对大家来说,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最惬意的事莫过于去到山中的清溪洗去一身的疲惫,自然山水,最是有着温柔和治愈的力量。


作业现场

  “小班情况复杂,咱都细心着点儿互相监督,别空穴、漏穴,一定做到应抚尽抚!”“注意保持人员距离啊!本来脚底下就泥泞,大家千万别碰了伤了,安全第一!”像这样的“强调又强调、检查又检查”每天都发生在山场,早晚例行的碰头会也是大家复盘总结经验的重要“作战会议”。十几天的抚育周期里,队员们汗洒林间、随抚随检,每天作业10小时以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既要提高效率,也要保证质量。即使面对的是杂乱荒草,也使出绣花功夫,为未来的一方澄碧营造野蛮生长的“乌托邦”。

  经过14天的共同努力,7月17日,贮木场230公顷的幼林抚育任务全面完成。告别山场时,临林人带走的,是荒烟蔓草的繁冗;留下的,是一片幼绿的希望……

(记者 王一棋)


部分队员合影

 

版权所有:吉林森工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439-505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