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至13日,局在闹枝红松种子园,利用省林科院研究的寄生性天敌——红松梢斑螟啮小蜂,开展红松球果害虫生物防治。经过两天的努力,工作人员共投放啮小蜂6000管。
近年来,我局辖区的红松种子园、红松母树林和部分红松人工林球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红松球果害虫的危害,其幼虫期和蛹期都生活在红松枝梢和球果内,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大幅度降低了红松籽的产量和质量。红松梢斑螟啮小蜂是由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繁育的寄生性天敌,主要寄生在果梢斑螟和冷杉梢斑螟的老熟幼虫和蛹中,被寄生的蛹不能羽化产卵,对球果害虫蛹期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是一套无公害防治红松球果害虫的生物防治策略。
临江局作为《红松球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的实施单位之一,负责以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为主的红松球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前期监测,当前阶段红松球果害虫正在进入蛹期,是释放啮小蜂的最佳时机。
在防治工作开始前,局森防站工作人员就投放啮小蜂的正确方法进行了培训。在投放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U型射钉枪,将保存有啮小蜂蛹的容器管钉在种子园内的每株红松上。根据去年的防治经验,今年的投放标准较去年进行了调整,要求工作人员把啮小蜂管钉在距地面1.5米以上的红松树干上,以减少啮小蜂成虫后的飞行距离,优化防治效果。
在闹枝红松种子园以红松梢斑螟啮小蜂为主的红松球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能够长期可持续有效控制红松球果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减轻对红松枝梢和球果的危害,为红松种质资源保驾护航。
森防站工作人员投放啮小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