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全省林业工作视频会议是我到林业厅工作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也是在各级政府完成换届、新老交替的关键时刻,统筹谋划林业改革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十次党代会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分析形势,部署201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林业工作,加快全省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建设美丽吉林做出新的贡献。会前,我把这次会议的情况向忠诚副省长作了汇报。忠诚省长要求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这次会议开好,并让我代他向长期工作在林业战线上的同志们问好。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以毫不懈怠、真抓实干的昂扬斗志,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职工作,不负领导重托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发挥好林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大局中的作用,讲四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林业形势,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感、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这是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实践上的重大创新。省十次党代会把林业作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大举措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赋予了林业改革发展新的使命、新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省林业各级干部职工必须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上来,围绕全省林业发展大局,主动找准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肩负起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
第一,着眼全局,深刻认识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全省上下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在谋划发展上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位置,承担着重要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吉林的总体要求,全省林业要切实担当起五大职责:一是承担保护和修复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职责。由于多年的过度采伐,使我省森林质量不高、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缓慢等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二是承担构建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职责。我省处在东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风固沙屏障等生态安全基本构架的关键节点上,承担着维护区域性森林生态系统安全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双重职责。大力加强东部长白山区森林保护和中西部生态屏障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林业首当其冲,必须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三是承担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重要职责。发展绿色产业,优势在林业,潜力在林业,希望也在林业。一方面,林业要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重要的环境、资源支撑;另一方面,丰富的绿色资源也为林业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林业在推进绿色发展中任重道远。四是承担保障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对林产品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趋势,开发更多更好的林产品,满足全社会多元化需求,林业大有用武之地。五是承担储碳固碳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职责。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建设的主体部门,通过加强森林保护、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可以进一步增强储碳固碳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围绕这样的职责任务,林业要主动站位、自加压力,发挥好生态建设的主体作用、绿色发展的表率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基础保障。
第二,立足高起点,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届林业班子和务林人的勤奋工作、艰苦奋斗,林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出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加速转变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2年,全省林业各项工作均取得突破性成果。一是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共完成造林更新总量217.6万亩,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分别居全国第六位和第十位。二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省林业产值达到1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三是林区民生持续改善,全省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5.4万户,竣工率91.7%,建设国有林区基础设施项目12个,林区职工年均工资比上年增长17%。四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启动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试点,焕发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五是森林资源管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了连续3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工作得到国家林业局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为我们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和鼓舞。要在这样一个较高起点上,谋求更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更加有力的工作措施,切实把全省林业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三,正视优势和潜力,切实肩负起实现林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我省是森林资源大省,林业用地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森林蓄积在全国位居前列。据专家测算,2011年我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5934.49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总量的56%。但从实际利用情况看,开发力度明显不够,林业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十二位,林业资源大省与林业经济小省反差较大。由于经济发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导致职工就业不充分,职工工资收入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生产一线职工年工资不足1.7万元,仅为全省林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同时由于多年投资不足,林区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林区还存在道路等级低、路况差,电网陈旧老化,排水设施简陋,污水直接排放,医疗条件落后,文化设施不完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林区人民生产生活质量。所有这些,一方面说明我省林业是个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另一方面说明我省林业还有许多潜能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与广大林区人民的强烈发展愿望相比还不适应。为此,各级林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把实现好、发展好林区人民的幸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大力气解决好林区人民关注、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林区社会进步,提升林区人民幸福指数。
第四,勇于攻坚克难,进一步增强抓好林业工作的责任感。当前,林业工作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要承担繁重的建设任务。一是生态建设任务重。按照第二个十年绿美规划,到2020年,全省要完成造林绿化总量1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城市新增、完善、提高绿化面积10497公顷,90%以上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二是实现林业经济强省目标高。按照林业产业发展规划,林业产值到“十二五”末要突破1400亿元,到2020年要达到2000亿元,任务十分艰巨。三是森林资源管护压力大。我省已经连续3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在这样的高起点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困难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林间可燃物积累增加,加之多年无大火使部分干部放松警惕,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火患和险情。我省处在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频发和高发期,每年受害面积达500万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林业头号疫情美国白蛾侵入我省,对全省的农林牧业和园林绿化构成威胁。四是林业改革深入难。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难度加大;国有林场改革即将启动,改革成本巨大;国有林区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各种矛盾问题错综复杂。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发展意识,认真负责地搞好工作规划,制定好具体的推进措施和落实办法,不失时机地推动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着眼长远,努力开创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面对林业发展的新形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加快现代林业建设,必须进一步明确全省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强化资源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为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美丽吉林做出新的贡献。
按照这样的工作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以下六个战略重点:
(一)科学规划,构建具有吉林特色的林业生态建设格局。要科学编制林业生态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林地、湿地和荒漠化土地等生态用地,划定安全红线,强化生态空间的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管理措施,构建全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东部要发挥长白山区森林物种资源多样性优势,加快构建以种质资源为基础、森林培育为依托、加工业为支撑的高功能林业生态经济区,重点培育优质木材生产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和人工养殖基地、森林绿色食品和中药材开发基地,努力形成互为依托、功能互补、城乡一体、良性互动的绿色发展格局。中部要围绕中部城市群建设,突出城乡绿化美化,农防林更新改造,积极开发杨树产业,培育速生丰产林、种苗花卉基地,扩大林业生态产品规模,形成生态屏障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高度协调的循环发展主体功能区。西部要发挥土地面积大、光照热量足的优势,重点实施湿地、草原、沙地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在改善恢复生态植被基础上,把湿地保护、荒漠化治理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打造适应性产业链条,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低碳发展功能区。
(二)加强生态保护,下功夫抓好林业资源培育和管护。要坚持保护恢复天然林、定向培育人工林、更新改造防护林、大力发展经济林的生态布局,立足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林分结构,增强林地产出功能,加快构建以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为重点的公益林建设体系,以保护黑土地为目标的农田防护林建设体系,以防沙治碱和荒漠化治理为重点的防风固沙林建设体系,以